1. 网站首页
  2.   ⁄  实验室资源详情
基本信息 开放实验室名称 基因组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类型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认定部门 中国科学院 认定时间 2006年
依托单位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所属功能平台 生物与医药技术支撑平台
所属领域 生物医药
负责人 丁军
服务特色 1、基因组生物学研究:开展与我国经济、人口与健康及生物能源相关重要物种基因组计划,包括: 1.开展重要农作物以及生物能源重要物种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免疫组学、表观遗传学等相关系统研究,获取与发育、生殖、生理等更深层次信息,为重要农作物全基因组育种以及新品种改造提供支撑。 2.环境与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行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肠道细菌等)、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测序及流行规律研究)和真核病原微生物(如阴道滴虫等)的基因组和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开发相应检测诊断新试剂、新方法。 2、基因组系统研究与应用: 3.转录组学:重点开展以细胞(干细胞和癌细胞)为单元的人类基因转录组与蛋白质组的关联性研究,建立系统的转录组研究技术;长期计划包括开展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新模式系统和模式生物研究。 3)生物信息学研究:针对海量基因组数据,重点开发以下软件系统: 4.规模化测序数据管理和储存系统; 5.基因组学数据分析软件系统和数据库; 6.计算生物学方法学体系。 4)进行适应于基因组科学发展方向的新技术研究: 包括新技术开发、硬件设备研发、软件开发,以及基因组科学、个体化医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 重点实验室以基因组科学与信息研究为核心,以建立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有机研究体系为目的,着眼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解决人类健康、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新型能源等重大生命科学和技术问题,推动中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和基本保障。目前有研究人员1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0余人。 骨干专家: 于军研究员,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转化基因组学等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奖”,中科院“**计划(国外杰出人才)”,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 “求是杰出科技成就奖”。2003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2年,被国际著名的《科学美国人》杂志评选为首届年度全球科研领袖。 胡松年:男,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主要从事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科研成果 1、重要农作物动植物基因组研究:完成水稻、鲤鱼、椰枣、家鸡、家猪、家蚕、人参等重要农作物基因组全基因组测序,围绕我国粮食安全和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展复杂性状的功能模块耦合和组装新技术,阐明重要农艺性状模块控制的理论;建立我国现代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我国作物育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我国种业的发展。 2、基因组转化研究:不仅以系统基因组研究为出发点,推动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在生物各学科和领域的应用,而且从成立之初即以解决重大国计民生问题为己任,始终走在国家需求的最前沿,在抗击SARS、H5N1禽流感病毒以及甲型H1N1流感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 3、基因组技术研究:主要以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和转化科学等学科方向作为对象,研究和开发应用于以上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新型技术、仪器装备、生化试剂、分析软件,及其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最终在技术层面上实现科研工作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方法快速更新、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等技术需求和现实需要。同时推动研究所内科研项目的产业化转化工作。 4、申请专利25项,其中SARS、甲型H1N1流感检测试剂盒实验专利转化生产。
代表仪器设备

名称1

共聚焦显微镜

原值(万元)

250.00

厂商及型号

Leica TCS SP5

主要性能参数

 用于DNA损伤与修复以及长时间观察并记录荧光标记的活细胞、固定细胞/组织、细菌/真菌的共聚焦图像,进而分析活细胞内或细胞间发生的蛋白表达、囊泡运输、信号转导、细胞动力学等生理变化过程。

功能用途

细胞水平功能基因组研究

名称2

流式细胞仪

原值(万元)

250

厂商及型号

BD FACSAria

主要性能参数

该设备可同时监测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基因修饰后的细胞形态、细胞毒性、增殖、分化、自嗜、移行、凋亡、蛋白转位等数十种监测指标。

功能用途

细胞分析、分选

专业服务机构名称 北京科岳中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负责人 联系人 张利军、孟月娟 电话 18611890039
邮箱 zhanglj@cashq.ac.cn 邮编 100086
地址 北京海淀中关村保福寺桥100号